TOP
官方微信
X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直播平台

返回顶部
隐藏导航
显示导航

请滑动查看更多导航

践行医者精神 展现巾帼力量|主题活动获奖作品展《焦立新:春风度 医者情》
来源:锦州市中心医院 时间:2022-03-11  浏览次数:6369
浏览次数:6369
  在市总工会组织的主题作品征集活动中,医院女职工积极响应,踊跃投稿。经过评选,我院稿件获得征文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院工会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获奖名单

一等奖
李英梅《焦立新:春风度 医者情》

二等奖
赵冬梅《傲雪雄鹰凌云志 杏林展翅正翱翔》
竹青《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红色娘子军》

三等奖
杨华《只管行只管有风》
王聪《柔肩扛重任 巾帼显担当》
罗菁珺《医护之爱:恒之持久》

  获奖作品在医院微信公众号专栏《践行医者精神 展现巾帼力量》推出。

  本期文章:一等奖作品

《焦立新:春风度 医者情》
作者:李英梅
  四季更迭,万物循生,唯春风有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暖气度,和煦明丽,生机勃勃,又润物无声。正如焦立新,30年行医路,细碎执着的光阴里,她把医者的大爱如春风拂送,抚慰着患者,那些清清浅浅的痕迹,温馨又美丽……

  焦立新,锦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她身材娇小,容貌清秀,特别是一双大眼睛,灵动有神,如果单纯看外表,绝对是小家碧玉、惹人怜爱的小女人形象,而一旦接触到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又会被她雷厉风行、果敢刚毅的作风所惊叹,这样的小女子有着大能量。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市第二批后备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优秀医务工作者、优质服务标兵等头衔皆被她收入囊中,且与每一位患者的关系都如亲人般和谐融洽。她没有恢弘壮烈的事迹,只有长年累月默默无闻的行医济世,可谁又能说这种埋头苦干没有令人动容的感叹?

心向往之  行亦趋之

  也许是父母从医的耳濡目染,小时候起,焦立新就执着地坚信,自己长大了一定是一名医生。80年代末,焦立新考上了锦州医学院,现在已经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那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医学专业高校,当时就已经享誉省内。锦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发到手中,她没有过多的惊喜,只有顺理成章的坦然与向往。宽敞明亮的阶梯教室、书香四溢的图书馆,还有摆满瓶瓶罐罐的实验室,陪伴了焦立新孜孜不倦的求学之路。大学五年,她以优异的成绩回馈着医学院的培养,同样迎来了众多的择业机会。别人趋之若鹜、求之不得的留校名额,她摇头拒绝,毅然选择了当时最繁忙、最劳累的锦州市中心医院,成为了一名年轻的内科女医生。她说:“当时没有什么其他想法,就是想到临床一线,到最忙最累最需要医生的中心医院,去治病!因为那样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由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过程,就像蝴蝶的勇毅蜕变,就像梅花的凌寒绽放。初入临床一线,她每天都要做着大量的诊查、书写、抢救等等繁重的医疗工作,还要向前辈请教学习,再有疑问就是翻阅书本资料,进行总结积累,几乎没有正点下过班,节假日一如往常,多次累到自己偷偷哭鼻子,但她从未放弃,内心中的倔强,终是积淀成历尽千帆后的美好,她慢慢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年轻医生。公公突然罹患癌症,为她的职业选择拨开了一层云雾,看着公公的痛苦,她不想其他人再经历,果断在轮转后选择定科在了肿瘤内科,开始了与肿瘤不懈的抗争,于是“让肿瘤病人减轻痛苦”的理想像一朵花,梦里梦外,开在心中,盛放在行医之路的两旁,馥郁芬芳。

心怀桑梓  学以报之

  锦州市中心医院是锦州市属的唯一一家国家级三甲医院,又属于地方基层医院。众多罹患肿瘤的患者,一般都是要四处求医,不断求证,大多数能够手术治疗的,基本都去沈阳、北京等上级医院救治,另外一部分经过上级医院确诊,基本到了晚期,又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的才会回到基层医院,所以市中心医院的肿瘤内科大多接收的是这类患者。

  焦立新敏锐地意识到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让患者最大程度减轻痛苦。于是,北京肿瘤医院的进修学习便适时而来了。

  北京一年,她看到全国顶尖肿瘤学专家对待每一位患者都普同一等、温和谦卑、耐心细致,心中便默默记下应该如何对待患者;她看到北京先进的治疗方法,太多患者从中受益,心中更加清晰今后的前行方向,最令她触动的是北京肿瘤医院这所国家级医院对肿瘤治疗的先进理念和对疾病认识的探索精神,也对这所医院医生们求真务实,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所感染,即将结束一年的进修学习生涯,当时北京肿瘤医院对她进行挽留,面对大城市以及国家一流医疗平台的诱惑,焦立新没有丝毫的动摇,婉言谢绝,毅然返锦,并将先进的治疗理念带回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
  一位女性患者,50岁,乳腺结节一年,并没有重视,结果发展成乳腺癌,经人介绍找到了焦立新。入院时,患者局部病灶达3-5厘米,且腋下淋巴结已经转移。在当地医院建议立即手术,焦立新与科主任进行讨论,并积极与外科医生沟通协商,最终给出最佳的治疗建议,先行化疗,然后看效果,再行手术。患者三个月化疗后,乳腺癌的原发病灶以及腋窝肿大的淋巴结都奇迹般消失了,外科手术进行乳腺病灶切除和前哨淋巴结切除,病理检查结果均未见到癌细胞,达到了完全缓解!患者以最小的创伤和代价,恢复了健康。临出院时,患者紧握着焦立新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发自肺腑的感激。
  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并没有让她停止奋进的脚步。进修回来后,焦立新又师从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内科刘云鹏教授、滕月娥教授取得了肿瘤学硕士学位,充实了专业理论知识,并完成了《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及临床相关性研究》的科研课题,在当时,对胃癌病人更加科学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心有悲悯  视亲待之
  肿瘤科的同事们都知道,焦立新每天忙得像陀螺,手机更是响个不停,每天平均50-70通电话,基本都是患者和患者家属打来的;焦立新的女儿和爱人也知道,她的手机从来都是24小时开机,半夜接电话处理患者的紧急情况,更是家常便饭。她不能拒绝任何一个病人,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那些都是与焦立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亲人。
  两年前的一天,肿瘤科病房推进来一位老人,70岁,坐在轮椅上,面色苍白,瘦骨嶙峋,呼吸急促,冷汗淋漓,生命岌岌可危。经过老人的儿子介绍,老人家是肺癌晚期,在某医院治疗已经没有什么好办法了,不能眼看着老人受罪,于是来市中心医院看看,能不能为老人减轻点痛苦。焦立新接诊了老人,经过仔细检查,老人的情况比想象中更复杂,小细胞肺癌广泛期胸膜转移、骨转移、肾上腺转移,胸腔大量积液,病灶压迫主气道及肺叶导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同时心脏出现严重的冠脉流出道狭窄,心包积液,心功能衰竭。患者及家属都很绝望,也知道在治疗上存在矛盾。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还是比较敏感的,但衰竭的心肺功能,用药时同样存在巨大的风险。患者如此脆弱的身体能否挺住?看着患者涣散的眼神,家属痛苦的内心挣扎,焦立新权衡着利弊,仔细研究治疗方案,当患者家属站在医生办公室门口,征询她的意见时,她斩钉截铁地说:“老人要尽快用药,小细胞肺癌对于化疗药物还是很敏感的,应该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我们一定要给她生的希望!如果是我的亲人,我就这么决定!”

  “如果是我的亲人,我就这么决定!”这句话给了家属莫大的勇气和支持,他们接受了焦立新的治疗方案。三天的化疗时间,焦立新时刻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可以躺下了,呼吸顺畅了,胸水减少了,一切的指标都在好转,病情得到了控制。焦立新看着老人再度焕发神采的眼神,倍感喜悦与欣慰,那天晚上,她终于睡了一晚上的好觉。
  “一生或许只是几页,不断在修改与誊抄着的诗稿,从青丝改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焦立新亦然两鬓斑白,而她春风般的气度与不变的医者情怀都重重叠叠,氤氲在岁月的年轮里,一圈儿一圈儿,满溢着、继续着,经年不衰。

  文图/院文学协会 李英梅
  审稿/群工部 朱伟慧
  校对/机关党总支 张雷刚
  编辑/宣传企划科 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