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9日凌晨,不同往日,疫情的紧张气氛已经开始在锦城的部分小区弥散。今天是周六休息日,本来应该是一个可以稍微放松的日子。一周以来按照医院的工作部署,紧锣密鼓地在筹备开放急诊留观病房,布置床位摆放,检查墙上汇流排电源、氧源,负压吸引是否在正常状态,辽宁省急诊重点专科投入资金购置的呼吸机、监护仪、心肺复苏机、可视喉镜、输液泵、注射泵安装调试,忙忙碌碌中身体已稍感疲惫。突发的疫情苗头让我紧张,进而在家中有些坐立不安。去医院吧!这样心里才会踏实些。
·急诊日记·
疫情防控的经验提醒我,此时最重要的一定是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预检分诊的细致排查工作。安排好科室工作,预感到这次与以往不同,似乎疫情这回真的就要来临。14:30回家简单收拾行李,把年幼的孩子交给爱人,16:00再次回到医院。没曾想到,时至今日我就再也无暇回家,想想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天七夜。总有忙不完的工作,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思路有时也是断断续续。
29日晚上医院启动了突发疫情的应急预案,过渡病房已经在紧张筹备中。好像老天也故意要检验我们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似的,今天的急危重症较以往明显增多,白班的护理姐妹都没有回家,主动留下来继续战斗。预检分诊,与“120”对接处置危重症患者,陪同检查,办理住院手续,安全护送患者到病房。整整一个晚上,急诊科医生护士谁都没有合眼,医院各个角落都能看到急诊科医生护士那忙碌的身影。30日一大早,急诊科副主任朱国伟匆匆忙忙赶到科里,他背着装满东西的背包,只与我进行了简短的交流:“我和琳琳(陈琳琳,急诊科另一位副主任)被医务处临时借调到过渡病房工作,这里就交给你与主任了,咱们随时保持联系”。从此,急诊科与过渡病房就建立了不解之缘。
仅仅一天时间,过渡病房就已经收满患者,此时感觉体力心理也接近极限。难得的短暂休息时间,与战斗在过渡病房朱国伟、陈琳琳两位副主任相互问候和鼓励。半开玩笑地说,挺不住了,找人换班吧!话就说说而已,心里都清楚,只有在病区,在患者身边,才是最安心的选择!国伟主任说,今天做了台心脏急诊介入手术,又在过渡病房忙碌了一天,楞没觉得累,反倒是越干越兴奋。琳琳说,干了重症18年,还是头一次在ICU以外的过渡病房处置急危重症患者,环境不同,配合的医护人员也不同,但是大家一个共同心愿就是救死扶伤,战胜疫情。
新成立的过渡病房在原外科楼6楼,10月30日14:10,急诊科为过渡病房同时收入昏迷和骨折两名患者,开启过渡病房接诊任务。
为了解过渡病房情况,保证患者顺利进入病区,处理完急诊科工作,我前往过渡病房,熟悉那里的情况,与那里的医护人员见面,沟通工作。突然的疫情,让人措不及手,防疫物资缺乏,人手不足,设备临时调配,现实的困难实实在在。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过渡病房成立的前夜,雷蕾护士长带领护理姐妹忙了一夜,举措有力,速度一流,办法总比困难多,再苦再累,也阻挡不了医护人员战胜疫情,救治危重患者的步伐。
31日24小时急诊科共接诊“120”送来的危重症患者30人,仅13:45-16:05,接诊“120”送来的危重症患者就达到15人。病区很快收满了,特殊时期,来院的都是急危重症,都需要紧急处理,都需要住院。难题来了,再来患者怎么办?
医院迅速筹备过渡二病房,陈琳琳副主任调至二病区。孙军主任、笪继东护士长带领人员进驻二病区。11月1日11:10,消化道出血患者,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的患者以及其他的危重症患者被送入二病区。
11月2日深夜,刘华子主任组建过渡三病房,王丹护士长刚回家又被召回,过渡病房三在11月3日11:10收治第一位患者,90岁高龄。
截止11月3日16:00,急诊科累计接诊216人,其中“120”送患者116人,过渡病房收治患者52人。
都是急危重症,需要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更折磨人的是CT检查,方舱CT内条件有限,室内温度低,为了避免患者受冻,护理人员提前与C T室联系,先做好登记,准备就绪后再搬运患者。说到搬运,难坏了大家,有的患者体重近300斤,狭小的方舱入口,需要大家小心翼翼又拼尽全力,幸亏有两位男护士、有保安大哥帮忙,不然的话,即使我们这群女孩子秒变成女汉子也难上加难啊!
疫情期间,出门难,患者看病更难,又要配合风险排查,核酸采样,加上患者病情急、重,心情焦虑,搞不好就会引发医患矛盾,雪上加霜。对于一直坚守的医护人员,同样是巨大挑战。一位从沈阳到唐山的患者,在快到锦州站的时候,突然胸部不适,临时下车,被“120”送到我院。经过急诊检查处置,不适症状缓解。尴尬的是,因为疫情管控原因,患者却不能立即返乡,在诊区陪我们值班一宿,经反复联系120、110,终于在第二天离开急诊科,高高兴兴返程。还有个小插曲,急匆匆带患者来看病,家属的包找不到了,要调监控,护理人员忙来忙去帮忙寻找,结果包落在120车上,最后帮助找回。
最让我头疼的是班次的安排,急诊人少活多,急诊科一梯队共20人(医生4人,规培学员1人,护士15人),二梯队共21人(医生4人,护士17人),二梯队的人员里,有6人是一梯队的,选择继续坚守,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零零散散,念念碎碎,今天就写到这里啦!!!
文图/急诊科 罗菁珺
审稿/急诊科 刘士林
校对/门诊党总支 于爽
编辑/宣传企划科 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