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官方微信
X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直播平台

返回顶部
隐藏导航
显示导航

请滑动查看更多导航

优势技术|神经外科NICU促苏醒技术成功救治颅脑损伤危重患者
来源:锦州市中心医院 时间:2022-12-02  浏览次数:6707
浏览次数:6707
  近期锦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NICU促苏醒技术成功救治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不仅成功挽救生命而且运用促醒技术使患者清醒。目前国内各医院系统研究并应用此项技术的医生不多,这样导致一部分患者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典型病例
  73岁女性患者,车祸外伤后意识不清,急诊行头胸腹部CT等检查后以“复合外伤”收入院。

入院治疗
  入院经查体,患者中度昏迷,问话不语,不能睁眼,双瞳孔不等大正圆,左侧直径3.0毫米,右侧直径2.0毫米,光反射无,口唇发绀,颈强,鼾式呼吸,刺痛肢体轻微躲避GCS6分,血压脉搏,呼吸波动较大。
  入院诊断:
  1.弥漫性轴索损伤
  2.多发脑挫裂伤
  3.急性硬膜下血肿
  4.头皮血肿
  5.右尺骨骨折
  6.骨盆骨折
  7.左胫骨平台骨折,右膝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损伤
  8.胸腔积液
  9.糖尿病
  病人直接收入神经外科NICU进行抢救治疗,治疗团队迅速研判:弥漫性轴索损伤以其高死亡率及致残率著称,此病例不仅有基础疾病,而且多部位外伤均需处置,非常复杂棘手,决定立即以抢救生命为首要,多处骨折有内失血抗休克同时行脑功能保护并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脑疝发生,开放气道监测各项重要指标。入院第五曰病情危重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治疗,同步开启平衡全身脏器功能调节,动态调整内环境紊乱,处理创伤性湿肺以及多发骨折,抗癫痫及脑胃综合征治疗,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以及急性肺栓塞等预防措施,应用支气管镜,床旁脑血流TCD监测自动排痰仪重症营养支持等设备精准治疗后逐步脱机,急性脑水肿ICP监测采用梯次降颅压先进理念,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入院24天患者转入神经外科普通病房,仍中度昏迷状态。第28天GCS评分7分,言语及肢体功能恢复不明显,而此时患者坠积肺炎以及内环境仍有波动。继续巩固治疗至第40天左右逐渐出现自动睁眼,但仍无言语,目光呆滞,无明显意识动作,以往经验判断苏醒希望不大,而治疗团队根据病例数据特点及患者个体情况,详细告知家属并征求其意愿决定暂不实施有创DBS而行无创性神经调控TMS促苏醒计划,也是最考验医者和家属耐心阶段。至第55天出现双眼球有追踪定位,肢体疼痛躲避反应明显,出现微意识状态MCS阶段,大大增加治疗团队信心!依据脑组织损伤部位影像资料以及多模态理念评估脑内觉醒系统纤维束走行,调整TMS参数继续精准靶点及传导通路刺激,于第86天终于神志清醒,出现明显意识动作,大部分遵嘱动作!呑咽功能逐渐恢复,第90天拔除气管套管,语言功能逐渐恢复,言语较流利,四肢活动基本不受限,促苏醒满意,家属非常高兴。

专家解读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吴镝主任介绍:意识障碍是临床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近些年国内外急诊与重症医学的发展趋势是死亡率明显下降,而昏迷病人逐渐增多,欧美及国内顶尖机构近几年才相继正式关注研究这一领域。科室在院领导及医务部相关科室大力支持下,2021年逐渐关注积累国内外促苏醒技术前沿动态,目前以传统药物治疗为主,辅以生物光电刺激以及中医针炙推拿全身综合治疗,并按照国内意识障碍专家共识2020版最新指南对于昏迷超过28天的pDoC(慢性意识障碍)开始干预,而我们的经验是一旦出现微意识障碍MCS阶段(仍昏迷状态),开启以神经调控为中心的综合治疗,相信随着脑电生理技术的发展以及fMRI等脑网络功能成像技术完善,此项技术会更加精准,手段多样化而患者受益度更高!

  MCS阶段如无医疗手段干预患者院外简单看护生命维持平均2--5年,国内很多专业医生及家属对于昏迷2--3周的患者便放弃治疗的现象实在可惜,提高这方面的认知很关键!
  国内外主流医院对促苏醒技术的关注研究已形成趋势,目前此项技术任重道远,国内外至今没有完整统一规范的治疗计划,中心医院神经外科NICU治疗团队持续动态掌握此项技术的发展更新,为远期人工AI智能神经外科的应用以及脑机接口BCI划时代技术到来打下坚实基础,其社会意义深远,是辽西地区广大患者的福音!
  供稿/NICU 吴镝
  校对、编辑/宣传企划科 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