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俗话说,“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三伏天”最易生病也最养人,入伏后一般以“桑拿天”为代表,此时人体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中暑、食欲不振、腹泻等。“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三伏天过不好容易在体内留下病根,影响到自身的健康。
科普专家
人赖阳气以为本。心肺之阳在上焦,脾胃之阳在中焦,肝肾之阳在下焦。《黄帝内经》讲:“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注意下面这几个方面,自然可以避湿邪、远疾病,安度三伏天。
1.忌贪凉。祛除燥湿中医理论认为,“湿气通于脾”。三伏天炎热多雨,因此阳燥盛行于外、阴湿潜伏于内。而脾主肌肤,如果体内湿气很重,皮肤就会有所反映。年轻人长痘,中老年人长斑,小儿湿疹、痱子等,多是湿气淤积的表症。
2. 忌生冷。”三伏天最容易“病从口入”,此时节的饮食要以清暑、益气、滋阴生津为主,最好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
3.忌大汗。中医理论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的同时,会大量损耗阳气。三伏天锻炼,应以微微出汗为宜,最忌大汗淋漓,更忌运动后立即用冷水冲澡、贪图一时的凉快。
4.忌潮湿。暑湿的形成,往往与地表水分上蒸有关,一旦空气湿度过高,许多病菌就开始滋生。夏天家里常开空调,应勤开窗、多通风,减少传播呼吸道疾病几率。
5.忌激切。《黄帝内经》讲:“使志无怒,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清静养神,有助于脏腑运化,从而外邪不侵、内疾不生,抗病力自然增强。
物理养生
图片
1.三伏贴
三伏天常见的穴位敷贴方式是贴三伏贴,就是使用中药材制成的膏药直接贴敷于穴位,通过药物渗透作用刺激穴位,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三伏贴在夏季气温最高的时候进行,能够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祛除寒邪,提高免疫力,有助于改善肺部、骨关节炎等疾病。不适合孕妇、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湿热体质和皮肤严重过敏的人群。
2.艾灸
艾灸是指使用艾叶制成的艾条燃烧生热,用于刺激人体穴位,通过激发经络以及气血活动来实现调理与治疗的目的。艾叶性温,具有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的功效。三伏天进行艾灸能够帮助祛除体内的寒气和湿气,预防冬季高发疾病,比其他季节进行艾灸效果更好。
3.推拿
推拿是指通过推、拿、提、捏、揉等手法作用于人体经络以及穴位等处,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止痛的作用。三伏天推拿有助于改善腰膝酸痛、周身乏力等症状。三伏天机体气血运行速度快,做推拿有助于增强效果。
4.晒背
晒背也是中医中常见的养生方法。三伏天气温高,在三伏天晒背,通过阳光照射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排出湿寒之气,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而且,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合成,帮助钙质吸收。 但对紫外线过敏、阳气偏盛及阴虚阳亢的人群不适合晒背;有基础病的人群,比如高血压和冠心病的人群,以及孕妇和幼儿正常晒太阳即可,不用刻意晒背。
图片
三伏天养生,首先重在“养”,我们要科学养生,中医最注重的就是“平衡”,我们在养生之时要补益有度,以求平衡,从而获得更好的养生效果。
四季温热寒凉,
万物皆有规律,
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礼物。
祝大家都能收获健康!
供稿/中医科 李阳
校对/内科党总支 蒲玉
编辑/宣传企划科 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