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官方微信
X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直播平台

返回顶部
隐藏导航
显示导航
【微党课】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第一集:近平回来了
来源:锦州市中心医院 时间:2018-08-11
       我院党委一直以来把抓好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要任务,通过讲党课、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等活动,深入开展宣传思想教育,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学习机制,为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思想精髓,准确把握核心要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激励全院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高认识,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医院党委在我院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微党课》栏目,推出大型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要求全院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追寻人民领袖的初心,激发砥砺前行的信心,以饱满的状态全力以赴投身到医院的各项工作中,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凝聚积极的正能量。 
       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
       追寻人民领袖的初心;
       记录梁家河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激发砥砺前行的信心。
 
       习近平说
       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在那儿度过了7 年时光。
       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
       后来,我当了这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我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但是,这个心愿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
       今年春节,我回到这个小村子。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当然吃肉已经不成问题。
       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2015年9月22日)

       陕西延安60多公里之外,陕北高原的山岭脚下,有一个小村子,名叫梁家河。1969年初,小村子迎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不满16岁的习近平与14名北京八一中学的知青一起,徒步来到梁家河,在那里开始了他7年的插队岁月。
       黄土地的生活很艰苦。那时的梁家河晚上没有电,习近平与另外5个知青一起住窑洞、睡土炕。窑洞里跳蚤很多,他被咬得浑身都是包,只能在炕席下面撒农药粉灭蚤。一开始,他连掏地、种玉米、割麦子都不会,只能跟着学,村子里的农民咋做,他就咋做。从种地到拉煤,从打坝到挑粪,插队那些年,习近平几乎没歇过,几乎什么活都干过。村民张卫庞回忆道,“习近平是吃了苦的,跟我们一般苦”。
       黄土地的生活也很充实。梁家河的插队生活,不仅让习近平锻炼了“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长时间不换肩”的毅力,学会了“擀面条、蒸团子、腌酸菜,样样都行”的技能,还让他有了一个施展才干的舞台。在梁家河,习近平“干活不惜力”,被认为“有知识、点子多”,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逐渐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先后入团入党,还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5 年,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村前往清华大学读书。临行前,大家排起了长队为他送行,很多人都不舍地哭了。乡亲们还送给了他一个镶着“贫下中农的好书记”的镜框,以此表达大家的敬意。
       2015年2月春节前夕,已成为13亿中国人民领路人的习近平,重回梁家河。看到曾一起生活、战斗过的乡亲,习近平动情地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