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官方微信
X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直播平台

返回顶部
隐藏导航
显示导航

请滑动查看更多导航

【叙事医学】急诊科的故事
来源:锦州市中心医院 时间:2019-09-02  浏览次数:6448
浏览次数:6448


       导读:最近,一部描写医生兢兢业业、勇于奉献、医者仁心的叙事医学作品≤用心≥火遍医疗圈,每位主人公身边发生的故事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地熟悉、那么地似曾相识,同为医者,在我们身边每时每刻也上演着令人难忘的故事。

       HEALTH
       急诊科的故事
      (一)
       2015年10月的一天夜晚,一位享受公费医疗的离休老干部到急诊科来看病,值班医生杨丹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验血、拍片,当时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包括静滴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几天以后,老者的病是治好了,但是,老者的儿子却找到了科室,要求这位医生给报销药费,原因是医生给患者用的药不在报销范围之内。无奈,杨丹只好自掏腰包给患者的儿子结了医疗费。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第二天,这位家属又来到医院,说明来意。昨天,当他兴冲冲地回到家里,把医生给报销的药费交给母亲时,遭到了老人严厉的申斥,让他将钱如数交给医生,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老人在医院得到了一次满意的服务。据家属讲,老者为了不惊动子女,是一个人到医院来看病,当天的值班医生杨丹非常耐心地倾听老人的得病经过,认真地体格检查,化验、拍片、取药都是由护士帮助完成,在输液的过程中,杨丹又多次来到床前查看,并让护士给老人端来白开水。一次满意的就诊经历,在患者心中打下了深刻烙印,也使得本已产生的医患矛盾就是因为医者的人文关怀,医患双方皆大欢喜,完美收官。
      (二)
       2014年5月15日中午时分,当急诊科医护人员正在吃午饭的时候,只见134路公交车快速驶入门诊楼前停车场。多年养成的职业敏感性告诉大家,有突发事件发生。果然不出所料,车门打开,司机和乘客下车焦急地向急诊科方向摆手。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科医生、护士放下手中的饭盒,推着担架车,带着氧气袋和抢救药品,快速奔向公交车。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据司乘人员介绍,当公交车行驶到解放路与汉口街十字路口时,该男子突然觉得心前区疼痛,伴心慌、气短,大汗淋漓,然后从座椅上摔倒在地,司机立即加大油门赶往中心医院。经过急诊评估,患者意识消失,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医护人员快速将患者抬上担架车,一边转运一边跪在车上进行心肺复苏(CPR)。到达抢救室后立即心电监护,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开放静脉通路,给予血管活性药。此时心电示波提示室颤,立即双向波200焦耳除颤,继续CPR。反复多次后,患者自主心跳恢复,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广泛前壁心肌梗塞(AMI)。随之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立即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急诊生化、肌钙蛋白、血气分析、D-二聚体,急请胸痛中心徐绍辉主任、魏岚萍主任、朱国伟医生会诊。确认诊断,拟行AMI介入治疗(PCI)后,立即开通急诊心血管绿色通道,安抚赶来的家属,并取得手术的知情同意后开始做术前准备,备皮、术前给药,整个抢救流程顺畅、秩序井然、忙而不乱、高效便捷,为手术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半小时后,胸痛中心医生为患者植入两枚支架,心肌供血恢复,患者重新获得新生,抢救成功了。“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急诊人以快速反应能力,精湛的急救技能,多学科合作(MDT)模式,成功救治了一个又一个急危重症患者。
      (三)
        “三无”人员是指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法定抚养义务人丧失劳动能力而无力抚养的人员。我院是政府“三无”人员紧急医疗救治单位之一,而这项工作就落在了急诊人的肩上,每年近千人次在这里得到了医疗救助,其中包括每年200人次左右的流浪乞讨人员紧急医疗救助。2016年1月6日开始,我院按照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开始对锦州地区所有收押人员体检,医院将这项常态化工作交给急诊科完成,这意味着,急诊科医生、护士要在完成危重症救治的同时,随时要接待这些收押人员体检。2018年1月23日,锦州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急诊科医护人员积极配合,与公检法有关部门建立信息联系,建立临时收押体检候诊站,分期分批检查,即保证了这类特殊人群体检工作安全、秩序井然,又保障了日常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不受影响。急诊科所有医护人员加班加点,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圆满完成任务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急诊人传递了党和政府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诠释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文/刘士林(急诊科主任)

       叙事医学相关资料
       叙事医学是2001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丽塔·卡蓉提出并发起的,着眼于患者的病痛体验及其人文关怀的新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她提倡医者把从医过程中正规病历之外的细枝末节、心理过程乃至家属的感受都记录下来,使临床医学更加富有人性,更加充满温情,弥合技术与人性的鸿沟,丰富人类对生死、疾苦的理解和认知,也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松绑”,令医学人文精神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