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滑动查看更多导航
近日我院内分泌代谢病门诊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王女士,51岁,最近两年时常感觉身体乏力,腰背部酸痛,她以为是工作劳累所致,未在意。前不久,王女士走路不慎跌倒,重重地坐到地上,当时勉强站起来,由人搀扶着回了家,休息几天仍直不起腰,遂来医院就诊,经检查,医生发现她的骨密度明显降低,腰椎部分椎体出现了压缩性骨折,确诊为骨质疏松症。
病例思考
王女士正值中年,为什么出现这么严重的骨质疏松呢?仔细询问得知,患者39岁即绝经,未引起重视。女性绝经是因为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雌激素对于维持骨量、促进成骨细胞活性等起着重要作用,雌激素缺乏会使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加速,骨量快速丢失,从而大大增加了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轻微外力就可能导致骨折。
如果过早绝经能被重视,进行治疗,王女士的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患者的骨骼会变得脆弱易折,甚至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可能引发骨折。据统计,全球每3秒就有一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尤其是髋部、脊柱和腕部骨折风险最高。因其早期无明显症状,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如何早期发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
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核心指标,是早期发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关键。 目前进行骨量检测的方法有双能X线(DXA)、定量CT、超声骨密度 (QCT)几种方法,特点如表中所列。
双能X线骨密度(DXA)是诊断骨质疏松的核心工具,通过早期筛查,结合补钙、维生素D、抗骨质疏松药物及生活方式调整(如负重运动、戒烟限酒),可显著降低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的危险人群
1.绝经后女性及老年人。随年龄增长,人体骨质流失加速,骨密度和骨质量逐渐下降,骨微结构破坏,使老年人成为骨质疏松的高发群体。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质流失加快,更易患骨质疏松。
2.特定疾病患者。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糖尿病等,均会导致骨质流失。消化系统疾病如炎性肠病,会影响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骨代谢。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反应会刺激破骨细胞活性,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导致骨质疏松。
3.长期用药人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形成,还会影响钙的吸收和排泄,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抗癫痫药物会诱导肝脏代谢酶活性增加,加速维生素D代谢,导致钙吸收障碍,影响骨健康。
4.不良生活方式者。长期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影响骨代谢,减少骨量。过度饮酒会损害肝脏等器官功能,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和钙的吸收,还会直接抑制成骨细胞功能。缺乏运动使骨骼缺乏应力刺激,会导致骨量丢失,影响骨密度。
5.其他人群。女性孕期和哺乳期对钙等营养物质需求增加,若补充不足,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光照不足会使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导致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因遗传因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也会增加。
内分泌骨质疏松与代谢性骨病门诊
锦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骨质疏松与代谢性骨病门诊于2024年11月揭牌开诊,欢迎广大百姓咨询就诊。
联系电话:13654960899
供稿/内分泌骨质疏松与代谢性骨病门诊
审稿/内分泌一科 王雪鹰
校对/内科党总支 蒲玉
编辑/宣传企划科 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