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滑动查看更多导航
《黄帝内经》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也是人体处于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的季节。中医认为,春季养生应做到顺应自然,调和身心,以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此外,不同体质人群亦有不同的健康保健侧重点,养生需因时(季节特点)、因人(体质特点)、因地(地域特点)制宜,综合制定调养策略。以下是春季养生的几个小技巧,帮助您顺应时节,保持健康。
一、饮食调养:
升发阳气,疏肝健脾
多吃辛甘之味
辛味食物:韭菜、葱、蒜苗、香菜等,有助于升发阳气,促进新陈代谢。
甘味食物:红枣、山药、南瓜、蜂蜜等,可健脾益气,调和肝气。
绿色蔬菜:菠菜、芹菜、荠菜等,富含叶绿素和维生素,疏肝养血。
少酸多甘,忌油腻
春季肝气旺盛,过量酸味(如醋、山楂)易收敛肝气,影响阳气升发。
减少油腻、辛辣食物,避免加重肝火或脾胃负担。
推荐食疗
枸杞红枣茶:枸杞10粒+红枣3颗,泡水代茶饮,养肝补血。
菊花决明子茶:菊花+决明子各5克,清肝明目,缓解春燥。
二、起居作息:
夜卧早起,舒展身心
夜卧早起,顺应阳气
春季宜“夜卧早起”(晚10-11点入睡,早6-7点起床),与日光同步,助阳气升发。
避免熬夜,以免耗伤肝阴,导致上火、头晕等问题。
晨起舒展,适当运动
起床后伸懒腰、散步、打太极拳,促进气血流通。
运动以“微汗”为度,避免过度出汗损耗阳气。
三、情志调节:
疏肝解郁,保持愉悦
肝主情志,忌怒忌郁
春季肝气易亢奋,情绪波动大,需避免生气、焦虑。
多听舒缓音乐、踏青赏花,或练习深呼吸、冥想,保持心态平和。
社交与户外活动
多与亲友交流,参与户外活动,疏解压力,开阔心胸。
四、防病要点:
防风御寒,预防春病
春捂秋冻,注意保暖
春季温差大,早晚及时添衣,重点护好头颈、腰腹、脚踝,避免风寒入侵。
预防过敏与流行病
花粉季外出戴口罩,室内勤通风,减少尘螨滋生。
易过敏者可饮用薄荷茶(薄荷叶3克+甘草2克),缓解鼻塞、皮肤瘙痒。
养肝护目
久视伤肝,减少长时间用眼,可按摩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凹陷处)疏肝理气。
五、养生小贴士
梳头百下:晨起用木梳梳头100次,刺激头部经络,醒脑提神。
拍打胆经:沿大腿外侧(裤缝线)轻拍,促进肝胆排毒。
春季是养肝的黄金期,通过饮食调肝、作息顺阳、情志舒畅,让身体与自然同步,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顺应时节,方能生机勃勃!
供稿/中医科 梁鹤霆
审稿/中医科 李阳
校对/门诊党总支 郭红丽
编辑/宣传企划科 徐剑